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很多外贸企业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场传来的“寒意”。往年西方圣诞节前的大量订单不见踪影,就连长期合作的部分低端产业链代工订单也流失海外,今年春节期间国内外贸行业的情况更是难言乐观。
很多人认为疫情管控放开后国内外贸行业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可没想到结果却是高中低端市场全面失守。外贸困局之下,难道只能靠国内消费者支撑市场循环了吗?
去年10月至12月,国内外贸整体数据罕见出现连续三个月的下滑。2022年12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约4.2万亿元,同比下降6%,其中服务贸易更是出现贸易逆差。疫情管控结束后,国内外贸订单数量不升反降,这充分说明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并不是影响外贸市场格局变化的关键因素。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国内外贸企业手中的订单很多,而到了放开管控后,企业反而拿不到订单。其实国内外贸行业的发展与国外的疫情发展形势有密切联系,毕竟我国拥有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生产制造链,国外在疫情防控期间也有大量的物资需求。
虽说各国已经逐步放开管控政策,不过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即便我国仍然坚持管控政策,国内外贸企业同样也无法拿到订单。
外贸订单全面失守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三个:
1、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经历“大洗牌”,高中低端市场格局在疫情常态化后发生深刻变革;
2、是国外因疫情影响,国民的购买力受到抑制;
3、是国内疫情进入常态化后,经济秩序和产能尚未完全恢复,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对部分低端产业链也存在挤出效应。
说到产业链转移,无非就是两条路:要么是买家找到了更好的替代者,要么就是买家把产业链搬到了国内。
历经了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已很难再利用人口红利和粗放式发展降低制造成本。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要比我们低很多,且它们同样能够辐射到整个亚太市场。在中高端产业链领域,西方国家正在加速推进产业链回归,不要指望别人会把高新技术产业让给你。
再来看发达国家目前的经济现状,欧洲多国受能源危机影响,国内通胀率一度逼近10%,英镑兑美元汇率在去年更是罕见跌破1:1。货币持续贬值,大幅削弱了其国民的购买力,这也解释了为何现在欧洲多地都出现了罢工浪潮。
2022年,美国CPI指数约7%,若是没有美联储多次加息兜底,恐怕美国的CPI指数可能会破10。失去欧洲和美国两大客户,国内外贸行业的处境可想而知。
国家早在几年前就多次强调扩大国内消费的重要性,不过单靠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并不能支撑起国内庞大的制造业产能。目前的形势已不能再像以从前那样坐等订单,而是要积极地走出去,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虽然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萎靡,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转向中东、俄罗斯、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发挥我们的产业优势,持续扩大市场规模。
在内部,我们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政策工具,企业可以积极走出去开拓市场;或者是在线上加强宣传、拓宽销售渠道,把产品的覆盖面扩大。
当然,在借助政策工具助力外贸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只有让优质产品真正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外贸出口才会拥有突围的基础。
从全球贸易格局变化来看,疫情带来的产业链变革和金融秩序紊乱才是影响国内外贸订单流失的关键因素。要想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要么拿出不可或缺的实力,要么就拿出营销攻关的魄力和才能。